您所在的位置是: 新闻资讯 > 国际动态 > 世界记忆工程
世界记忆工程20年光辉历程
世界记忆工程20年光辉历程
作者:王 健 许呈辰 史乐乐 来源: 《中国档案报》 2012年09月14日

????图为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办公楼下,通过展板对部分世界文献遗产进行展示。王 健 摄

????世界记忆是以文献形式记载下来的世界各族人民的集体记忆,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,然而,由于自然灾难、人为破坏、战争掠夺或其他原因,许多民族的文献遗产正处于极度濒危状态,令人遗憾的是,有太多的文献遗产已经永远消失了,提高保护文献遗产的危机意识,刻不容缓!

????1992年,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的费德里科·马约尔作出了一个明智的决定:继1972年世界遗产项目对自然和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成效显著后,还需在世界范围内发起人们对图书馆、档案馆和博物馆中的文献遗产进行保护,“世界记忆工程”项目应运而生。该倡议一经提出,就得到了世界各地的广泛支持,人们开始有组织地行动起来,“世界记忆工程”的20年辉煌之路也由此启程。

????“世界记忆工程”首先建立了国际咨询委员会(IAC),用于对项目进行总体规划,指导项目的整体运行,制定各项方针政策,并协调各国行动。1993年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波兰举办了IAC第一次会议。此次会议产生了一项行动计划,重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协调员和催化剂的作用,即加深各国政府、国际组织和基金会对“世界记忆工程”的感性认知,并拉拢项目实施的合作伙伴。会议最大的成果是制定了一部《通用指南》,由国际图书馆联合会(IFLA)与国际档案理事会(ICA)共同编制,其中包括图书馆和档案馆中被严重损毁的馆藏名单。另外,通过本次会议,“世界记忆工程”还开展了一系列的试点项目,试图采用现代技术,用其他媒体重现原始的文献遗产。

????自1993年起,IAC会议每两年召开一次。同时,中国、美国、英国、加拿大、新加坡等国逐渐成立了“世界记忆工程国家委员会”,中国国家委员会于1995年成立。迄今为止,全世界已有58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世界记忆工程国家委员会。这些国家委员会是“世界记忆工程”项目遍布全球的重要执行机构,使命为:鉴定评估文献遗产、提高遗产保护意识、保管文献遗产、利用文献遗产、处理各级机构间的关系。

????除了两年一度的IAC会议,“世界记忆工程”国际大会也很有影响力。2011年5月18-21日在波兰华沙举办的“世界记忆工程”第4次国际大会最具标志性。此次会议延续了2008年在澳大利亚堪培拉举行的第3次国际会议精神,并寻求改善项目的运转。会议探讨的主题是“文化——记忆——身份”,主要探讨了“世界记忆工程”在维护集体记忆和身份,并确保其传承给子孙后代方面的作用。与会者详细讨论了“世界记忆工程”的地位和进一步的发展趋势。目前的现状是,公众心中对于“世界记忆工程”在国际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角色定位依然相当迷惑。因此,项目必须致力于解决保护、推广和利用方面的问题。华沙会议提出了很多可行性建议以提升“世界记忆工程”的公共形象,获取更多支持。

????回顾“世界记忆工程”20年来的辉煌历程,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其最具价值,也最为公开、可见的成果便是制定了一部在世界范围内颇具影响力的名录——《世界记忆名录》。该名录与《世界遗产名录》《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》并称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“三大名录”。其原始内容基于1995年IAC会议的《通用指南》,并且随着IAC历届会议的召开而不断加入了新的内容。《世界记忆名录》授予了文献遗产能够被人们识别的标志,这有利于全世界无歧视性地保护和利用文献遗产,同时也提高了世界各地人民的文献遗产意识,并警示各国政府和社会公众,提高其对入选文献遗产的保护需要,呼吁各方资助。截至2012年6月,《世界遗产名录》已有246件(组)文献遗产,分为国际、区域和国家3个等级,满足名录要求的文献遗产项目或馆藏必须被评定为在国际、区域或国家级别中具有世界意义。其决定是由“世界记忆工程”各个级别的专家委员会作出的,他们在作出评估时也会寻求外部相关领域专家的协助。入选名录的文献遗产形象地位得到提升,从而有助于对其进行保护与传承。《世界记忆名录》由“世界记忆工程”秘书处进行保管,并通过互联网对外公布。

????原载于《中国档案报》2012年9月14日 总第2358期 第三版

责任编辑: 段立琳